一、 总体概况
华南农业大学2018年获批林业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2019年开始招生。立足国家林业重大战略需求、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广东林业发展的需求,构建起具有南亚热带森林资源保护、研究与利用特色鲜明的学科群,形成了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与经营管理、森林有害生物防控、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森林资源利用五个方向。现有专任教师81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30人,94%具有博士学位,62%具有国(境)外留学经历。有国家级人才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广东省人才2人。专任教师中博士生导师19人,专业型导师73人。现有在校专业型硕士研究生127名,2020年新招专业型硕士研究生88名。2020年,学科共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34项、横向课题66项,到位经费近1300余万元。发表科研论文152篇(SCI 93篇),授权专利18件,其中国家发明专利12件。
二、 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华南农业大学是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是广东省首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本学科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政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多措并举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向时代楷模卢永根院士学习,努力培养“学林、爱林、兴林”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坚持把党支部建在教研室、实验室,打造“又红又专”的基层党组织,有效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充分发挥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学生“进村头、进田头、进屋头”的“三进”社会实践,并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引导广大学生“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筑牢线上线下意识形态阵地,以学生党员和骨干培育为抓手,立足国情、社情、校情,深入持久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贯穿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全过程,构建以林业生态为核心的课程思政体系。
三、 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设立学校学位委员会,学院成立分委员会负责学位授予工作。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文件,学校制定了“学籍与培养”、“学位与导师”、“奖助政策”、“日常管理”方面的相关文件。
学籍管理与人才培养:为保证研究生培育质量,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学位点制定了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课程考核与成绩管理规定、课程教学管理、课程经费管理办法及课堂教学行为规范。课程结束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对研究生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进行综合考核和评定。为保证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对研究生论文选题、专业基础和技能储备进行总结和审核,制定严格的开题报告制度。高度重视专业硕士的分类培养,积极组织专业硕士研究生以短期访学、学术会议等方式赴境外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学习国外高水平实验室的先进理念和新技术、新方法。
导师评聘与学位授予:悠久的办学历史沉淀了“营山营林、树木树人”的精神,充分体现了林学学科教育理念、师德境界和价值追求;百年学科历史沉淀了深厚的学科文化,映照在教师身上便是浓厚的林业情怀。在老一辈林学家的召感之下,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从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到账经费和成果产出对导师进行遴选,制定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聘任办法和遴选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岗位管理,明确岗位职责,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从总体上做出了规范;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管理办法、相似性检测工作暂行办法、毕业论文答辩管理规定、涉密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对答辩过程中“存在问题学位论文”处理办法等具体指导学生论文申请,保证学位授予质量。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孕育出专注、投入、严谨的治学氛围,教师全身心投入科研与教学,严守学术道德底线,从未出现任何学术不端行为。
学风教育:学院立足于科研育人体系,着重打造研究生科研活动品牌效应。每年通过开展研究生“植对你有感觉——我与植物的对话”校园植物科普主题活动及图书馆线上讲座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强化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及实践动手能力,将勤学善思的林业科学敬业精神贯穿于研究生的课堂与课外,构建学术诚信教育的常态化运行机制。学院注重发挥师生联动效应,以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为契机,开展学院师生座谈会,做好学生入学第一课,营造学术道德规范及诚信教育的良好氛围。同时,每位研究生在入学时也均签署知识产权承诺书。每学期学院以及研究生各班级也通过专题工作会议的形式来强调学术道德以及学术规范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此外,学校及学院根据《研究生工作手册》中的相关条例,对于学术不端等行为有明确的处理办法,每位同学的奖助学金评选均与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挂钩,一经发现有相关行为即取消所有评奖资格,以此警戒。
奖助体系:学校和学院建立健全了《yl9193永利研究生奖学金评选办法》(林风〔2020〕15号)、《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华南农办〔2016〕32号)、《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选暂行办法》(华农党发〔2014〕48号)等长效、多元、完备的研究生奖助体系。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统筹使用国家财政投入经费、学费收入、导师科研经费资助、社会捐助和其他有关资金,整体提高研究生在读期间的待遇水平。
四、 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1)更新教育观念,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的教学体系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设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将学术道德规范类课程设为必修课。二是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强化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三统一”,即: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相统一,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统一,着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林业人才。
(2)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
一是保证林业专业硕士的生产实践训练不少于6个月。二是建立教学平台共享机制,整合、优化实践教学平台,学院公共实践教学中心,省部级科技平台均向所有研究生开放。三是结合校外教学科研基地的实践课题,2020年遴选和聘任了40名林业行业和企业的专家担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第二导师,组织研究生参与实践活动研究,在实践活动中总结理论应用知识。
五、质量保证
(1)构建高效的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教务员+辅导员+教师+导师+教学督导“五方联动”的教学监控机制,构建包括质量目标、资源支持、组织管理、监控反馈系统的“四位一体”的质量保障机制,形成教学质量监控的闭合循环。强化教学评价结果的运用,将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与教师年度目标考核、教师职称评审等工作挂钩。
(2)严控毕业论文质量
严格实施开题报告评估+中期考核+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四环节”制度,由开题报告审核小组对论文开题进行评估,中期考核小组根据考核结果确定淘汰与延期,通过预答辩确定是否参加正式答辩和论文修改,研究生学位论文采取双盲评审,由学位分委员会对论文质量进行最终审核。
六、改进措施
(1)培育和引进措施并举,稳定师资队伍规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坚持培育为主、引进为辅的人才队伍建设策略,提高师资队伍质量。5个研究方向制定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方案,以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加强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制定出校级、省级和国家级人才后备人选、时间表和路线图。各学科方向以国家和广东省林业行业发展紧密关联的共性关键技术为突破口,组建大团队,制定大目标,培育大人才,产出大成果。
(2)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进一步厘清一级学科和学科方向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夯实“三全育人”工作基础,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分学科方向制定研究生毕业标准,将政治思想、林业情怀、科学精神、科研成果、专业素质统一纳入毕业标准考核范畴,综合考察其支撑毕业标准的达成度。
(3)优化研究生培养体系,加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结合新林科发展动态,优化课程体系,实现精品课程、科学研究与学科发展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模式。集中建设3-5个地方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遴选和聘任一批林业行业和企业的专家担任第二导师,协同推进专业硕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