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双花灯介绍
信宜六双花灯是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显著的原始农耕性、深厚的历史传承性以及浓郁的乡土性。最初制作六双花灯是由六双村民就地取材,以竹篾为骨、宣纸为面、祝语为表、烛火为心纯手工完成,其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充分渗透着独特的岭南文化色彩。
六双花灯节历史悠久,至今已流传390多年。每年正月十七的“年例”当晚,村民们精心扎作的花灯汇聚一堂,形成壮观的队伍绕村游走。人们高挑起花灯,步伐坚定地走在田埂上、越过山岭,围绕着六个自然村落巡游一周,这一热闹非凡的活动被称为“年例闹花灯”。
(六双花灯图)
一、非遗调研
2024年7月,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学院竹蜻蜓传承支教团——墨雨青竹队,怀揣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敬意与热情,走进了茂名信宜市的甘理明花灯工作室,开展大学生“百千万工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墨雨青竹队与甘理明先生的合照)
在调研正式开始前,队伍成员在甘理明先生的热情款待下,共同观赏了六双花灯纪录片。这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无疑为队员们即将展开的调研工作奠定了深厚的情感与文化基础。
随后,队员们前往甘理明先生制作花灯的二楼工作室。工作室里,竹香与墨香交织,在甘理明先生的悉心教授与耐心指导下,一场别开生面的花灯“流水线”作业拉开了序幕。队员们被巧妙地分成了两大组。一组是“扎架高手”,他们手持刀具,与竹木共舞,砍竹、破篾、编织,一根根普通的竹篾逐渐化身为花灯的骨架,稳固而富有美感。另一组则是“花艺大师”,他们细心地折花、压花,将一朵朵精美的纸花粘贴在花灯之上,仿佛在为花灯披上了一层绚烂的彩衣。
(队员们参观甘理明花灯工作室)
队员们还将剪纸、绘画、书法等艺术元素融入花灯之中。一盏盏花灯,在队员们的精心打造下,不仅承载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更融入了创意与情感。从挑选竹木、砍竹破篾,到编织扎架、折花压花,当六双花灯在队员们手中诞生时,那一刻的喜悦与成就感难以言表,也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扬有了更深的理解。
(队员们破篾、编织、压花的制作流程)
(队员们亲手制作的花灯)
花灯制作完成后,甘理明先生热情地接受了队伍成员的采访。在采访中,甘理明先生分享了他从选择坚守到传承与创新,再到培养新生力量的心路历程。
甘理明先生自幼便对六双花灯极感兴趣,在一次偶然机会中接触到国家级非遗无骨花灯后,毅然决定放弃深圳高薪工作,返回家乡重拾并传承六双花灯非遗技艺。面对初期经济困境,他通过创新设计迎合现代审美、构建外部商业化和内部产业链化,实现经济效益与产能双提升。同时,他重视培养新生力量,通过公益讲座与教学活动,激发年轻人对六双花灯的兴趣与传承热情,确保这项文化瑰宝在青春接力中持续绽放光彩。
(队员采访六双花灯传承人甘理明)
墨雨青竹队此次探访,不仅是对传统工艺的一次深刻领悟,更是对非遗文化的一次深情致敬。墨雨青竹队的成员们将更加坚定地投身于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之中,紧密结合国家“百千万工程”,将非遗保护融入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让六双花灯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焕发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